群测群防预防地质灾害


发布日期:2017-08-08 访问次数: 信息来源: 365娱乐场投注 字号:[ ]

地质灾害点多面广,又多分散在偏远山区,治理难度大,防治任务重。只有采取“全民动员、全民参与”的方式,即“群测群防”,才能有效防治地质灾害。实践证明,“群测群防”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途径。“群测群防”是指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直接参与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防,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前兆、灾体变形、活动信息,迅速发现险情,及时预警自救,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种防灾减灾手段。

1.选点定人明责任。选点,选择具有代表的隐患点,作为监测预警对象。定人,在国土资源部门的指导下,以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为主要对象,选择责任心强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,作为灾害隐患点的骨干监测员。明责任,对骨干监测人员,有明确的责任和分工,一项一项落实到人。

2.宣传普及带培训。组织涉灾村民召开地质灾害防治会议,观看地灾防治专题片,发放普及型地灾防治资料,对选定的骨干监测人员,进行地质灾害基本知识、前兆特征、报警、紧急疏散等方面的培训,使监测预报工作做到位。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普及做到家喻户晓、妇儒楷知。通过宣传、培训,增强群众地质灾害防御知识,提高自救能力,并积极主动配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,确保抢险救灾工作有序展开,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

3.三项制度详指定。

汛期值班制度。建立值班制度,明确值班地点、联系电话,保障通讯24小时畅通,领导带班。

险情巡查制度。经常巡查隐患点变化情况,强降雨期应 24小时进行险情巡查,主要观测地面开裂、土体蠕动、树干倾斜、山洪暴涨、动物异常、地响等灾害前兆,同时对点上设置的简易观测装置木桩或钢钉定期进行观测记录,一旦发现前兆或异常情况,立即报警、马上转移转移群众至安全地带。

灾情速报制度。巡查过程中如发现前兆或异常,在第一时间报警,迅速转移群众,并尽快将紧急情况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。  

4.三条措施要保证。

简易观测措施。在被监测地灾点敏感变化部位,地面开裂的两侧采用钢卷尺进行裂距观测并做好记录,为地灾发展趋势观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决策依据。

灾前报警措施。灾害前兆或紧急情况出现后,处于临灾状态时,由报警人不断敲锣鸣警。

紧急避让措施。紧急情况出现后,按预先计划有条不紊地把涉灾居民、财产撤离险区,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
5.开展地质灾害普查,查清灾点。政府应发动群众,发挥群众的力量,积极开展隐患点排查,查清辖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及发育状况,尤其是人口聚集区。而群众在种地、放羊、割草时发现隐患点,应立即向政府报告,以便采防范取措施。

6.编制应急预案,发放“两卡”。明确组织指挥机构,摸清地质灾害基本情况,制定巡查具体要求;明确临灾抢险救灾措施,明确应急抢险队伍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,明确诱发因素、危害人员及财产数、预警方式,以及监测责任人、撤离负责人及撤离路线等。

“两卡”应落实到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,并向村民详细解释。

7.明确奖惩措施。对在防灾避灾工作中做出重大成绩的个人,应予以奖励;对粗心大意、不负责的人员追究责任。





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
  • 中央国家机关
  • 省级机关
  • 市级机关
  • 各地市局
  • 县市区局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